论 文 题 名
作 者1 作 者2
1作者单位全称,省市 邮编
2作者单位全称,省市 邮编
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简介,格式为:姓名(出生年-),学历学位,职务职称,研究方向或从事专业,邮箱。
摘要:选用报道性摘要,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方法、结果和结论,一般不超过300字。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;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;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(尤其是自我评价);不引用参考文献;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。结构严谨,表达简明,语义确切。用第三人称,不使用“本文”、“作者”等作为主语。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,新术语或尚无合适的汉文术语的,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。除了无法变通之外,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,不出现插图、表格。缩略语、略称、代号,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,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括号说明。
关键词:关键词1;关键词2;关键词3
中图分类号:(作者本人填写) 文献标识码:(作者本人填写)
论 文 英 文 题 名
作 者1 作 者2
(1.二级单位,一级单位,所在城市(县) 邮编,国家;2.······
Abstract :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50 words ,不少于100 words ,用简洁、明确的语言将论文的目的“purpose”, 主要的研究过程“procedures”, 所采用的方法“methods”,以及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“results”和得出的重要结论“conclusions”表达清楚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完整性,要使读者对论文研究目的、方法、过程、结果和结论有一个清晰、全面的认识;要避免过于笼统的、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;要取消或减少背景信息;作者在文献中谈及的未来计划不应纳入摘要中。所采用的人称、语态、时态应视情况而定,力求表达自然、妥当。
Key words: 对应中文关键词列出,用分号隔开,避免使用自定的缩略语、缩写字作为关键词。
引言内容。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,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,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,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,目前研究的热点、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。引言的写作要求如下:1、开门见山,不绕圈子。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。2、言简意赅,突出重点。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,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,只需以引用参考文献的形势标出即可。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,意思应明确,语言应简练。3、引言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,也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。4、引言的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,也不是摘要的注释。5、引言要简短,最好不要分段论述,不要插图、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到证明。
1 正文
文中的层次编号用阿拉伯数字,并以“1”、“1.1”、“1.1.1”形式编排。文中尽量不用第一人称“我们”字样。
正文写作。由于研究对象、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不同,以及学科的不同,对正文的写作和编排不能作出统一的规定,但一般正文部分都应包括研究的对象、方法、结果和结论这几个部分。试验与观察、数据 处理与分析、实验研究结果的得出是正文的主要部分,应该给予有重点的详细论述。论文不必要讲求辞藻华丽,但要求思路清晰、合乎逻辑,用语简洁准确、明快流畅。内容务求客观、科学、完备。切忌用教科书式的方法撰写论文。
1.1 量和单位的名称、符号和书写规则
量和单位的名称、符号及书写规则严格执行国家标准(GB 3100~3102),不可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。引用文献数据出现非法定计量单位时,应加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的关系式。正文中组合单位用分数形式,如:不用J·kg-1,而用J/kg形式。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格)
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物理含义,一个物理量只用一个符号表示。符号尽量简化,最好以单字母表示。物理量符号采用国家标准中的规定,如压力用P、温度用T,均用斜体。矢量、张量、矩阵用黑斜体。下角一般用小写正体,只有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字母作下标,采用斜体字母。如:(1)表示变量用小写斜体,如Si,i=1,2,…,i用斜体;(2)保留原物理含义,如比定压热容cp中的p为小写斜体。
物理量符号在文中首次出现时,前面应有其中文名词或对其进行解释,后文重复出现时可直接用符号表示;物理量符号解释的顺序要以在式中出现的顺序为依据。
1.2 插图和表格的编排规范
1.2.1 表格
表格的设计应该科学、明确、简洁,具有自明性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项目栏不宜过繁,小表宽度小于7.5 cm,大表宽度为12~15cm 。表必须有中英文表序、表题。表头物理量对应数据应纵向可读。物理量与单位间用斜线,两者不能并列时,斜线与单位一起排于物理量下方。对于相似的表格应尽量合并。表身中数字一般不带单位,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,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等归并在栏目中。如果表中栏目中单位均相同,则可把共同的单位提出来标示在表格顶线上方的右端(不加“单位”二字)。表身中同一栏各行的数值应以个位(或小数点)对齐,且有效位数相同。上下左右相邻栏内的文字或数字相同时,应重复写出。表中需要加表注时,在表内文字或数字右上角加“*或**”字样,表注也以“*或**”引出注释文字置于表的左下方。
1.2.2 插图
如需插图,文中插图要随文出现,图以6幅为限。图形要符合规范,图幅尺寸为:分栏图宽度不超过7.5 cm, 通栏图不超过12~15 cm;图面汉字为6号宋体,物理量符号(斜体)、物理量单位(正体)和数字均为New Roman 6号;图中粗线条为 0.75磅,细线条为0.5磅。插图尽可能不用彩色图。插图使用CorelDRAW或Photoshop描绘;灰度图存为TIF格式(分辨率不小于800 dpi);插图可单独存盘,也可选择插入对象方式插入word文档。图必须有中、英文图序和图题。函数图,端线尽量取在刻度线上;图内的空间较大时可将图注列在图内空白处。横、竖坐标必须垂直,标值线的疏密程度要相近,标值线朝向图内,去掉无数字对应的标值线,不用背景网格线。图注的各项间用分号,最后无标点;横纵标目的物理量尽量用中文,如,注水压力 / MPa。对于相似的图像应尽量予以合并,做成分图形式(a)、(b)、(c)。
3 数学符号及数学式的编排规范
公式依出现的顺序编号(如果在下文中没有提到此公式,可以不编号)。变量用斜体字母表示。点、线段及弧用斜体字母表示。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也用斜体字母表示。对具有特殊定义的函数和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用正体字母表示。具有特殊定义的算子也用正体字母表示。矩阵符号用大写的黑斜体字母表示,矩阵元素用白斜体字母表示。
公式及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尽量接排以节省版面。把带有复杂上角标的指数函数e t写成expt。公式的主体应排在同一水平线上;繁分式的主辅线要分清。长公式在运算符号后回行;长分式转行时,先将分母写成负幂指数的形式,然后转行;矩阵和行列式不能转行。矩阵元素包含式子时,每一列应以中心线上下对齐,行要左右排齐;元素为单个字母或数字时,每列应使正负号对齐。对角矩阵中对角元素所在的列应明显区分,不能上下重叠。
简单的和常识性的运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不要列写。
4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
参考文献引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,著录要真实,引用要合理,一般不少于5篇。正文中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,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,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(参阅GB/T 7714—2005),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。
|